经历了4月份的小幅回落之后,5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备受关注。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其中,出口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进口8471亿元,增长5.1%;这也是时隔一年半之后,我国进出口首次实现双增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肖鹞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5月份虽然实现进出口数值"双升",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外贸情况已经"回暖"。”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外需“疲软”,出口的复苏仍然脆弱。海关数据显示,按出口目的地划分,5月份中国向多数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放缓;从地区结构上看,对美、欧、日全面为负,与此同时,对东亚、金砖国家的出口也并不乐观。
同时,从数据看来,一些局部地区也出现了进口贸易“虚假繁荣”的迹象。肖鹞飞表示,“今年5月,中国与香港的外贸规模达24.8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242.62%;而同期中国大陆自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其他东亚经济体进口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仅为4.01%、-6.53%、-6.15%,由此可见,内地与香港进口贸易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资金套利型进口贸易,或难以用传统贸易解释的地方。”
肖鹞飞认为,5月份的进口增加较快,和调节库存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下半年大量供给的增加,使得一部分企业开始投入生产,这消耗了一部分库存,今年3-5月份又补充库存,使得大宗商品增加,这就成为了增加进口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机电产品方面的进口还是增加比较缓慢,“机电类产品进口能否稳增长标志着进口是否实现稳增长,如果这类产品的进口放慢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进出口形势有所影响,因此,这些数据不能说明5月份外贸形势实现了完全好转,这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波动,并不是趋势性的。”
记者通过梳理了解到,今年以来,外贸数据出现了多次的“起伏”。今年1-2月份,外贸数据出现明显滑落,3月份却迎来超预期反弹,而4月份数据又在市场信心大振之时迎来一丝回落。肖鹞飞认为,这也标志着,我国外贸进入了不稳定的波动期。
对于进入不稳定期的原因,肖鹞飞认为,“首先,通过美、日等国的外贸数据可见,我国外部需求环境并未出现明显改善,这将导致我国的出口难以有效得到好转;其次,不断推出的外贸政策对于外贸数据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这种影响具有时间限制,难以长时间维持;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出现阶段性回调,中国进口商品数量也可能会随国内投资需求、库存空间等变化出现波动。”
肖鹞飞预计,接下来我国的外贸形势还将维持波动起伏的状态,“接下来,无论是涨幅还是跌幅都会在小范围内波动,但回升或者滑落的出现都将不会成为趋势性状态,而是处于波动趋势下的。”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