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新闻 一个民营担保老板的资本“过山车”
一个民营担保老板的资本“过山车”

  土豪戏

  在澳门某知名赌场长长的扶手电梯上,下楼的孙姐和上楼的某“圈内人”朋友正巧遇上。孙姐眉开眼笑、大呼小叫,麻利地从手提包里翻出一沓钱,下了电梯又转向对方的电梯,噔噔噔追了上去,用特别高的调子客套了几句后,就要对方收下红包,说那是新年“利市钱”,可以开运。

  这一幕看得我哭笑不得。孙姐,在东部沿海城市明里干着担保公司,暗里干着放钱赚息的生意,其中不少放息远超同期银行利率4倍,因此也就是个高利贷生意。去年整年孙姐都在煎熬,由于放出去的钱坏了好几笔,因此在融资端,孙姐也欠债累累,就怕债主逼债或起诉她。

  虽然不知孙姐具体欠债数目,但她的手头早已不宽裕,澳门之行她也并未像自己说的那样豪赌豪赢。

  那为何还主动散财?别过朋友收敛了笑容的孙姐说:“和你们媒体一样,打个广告做个宣传,刚刚那笔就当广告费。”

  原来,这是公关伎俩。自从资金链告急,“江湖”上就有对她的不利传言和各路打探。就像高管突然涉案的某知名股份制银行,要紧急应对负面舆情、暗中布置各基层行防挤兑风险一样,孙姐也有她的防“挤兑”方案。

  孙姐指了指自己锁扣锃亮、荔枝纹清晰的皮包,交相辉映的Vertu手机和陀飞轮精确摆转的腕表。做资金的,除了他们自个儿脑袋里印着一张资产负债表,没有人能真正看清他们的身家。就像孙姐,哪怕是借,都要继续开好车,只有这样,才能让金主们以为她的身家还在。

  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过程。“现在还没人起诉我,他们都在互相盯着,打听着我的情况,只要有一个债主踏出第一步,后面的全部会跟上,谁都会怕自己下手慢。到时候我就玩完。”

  孙姐的描述让我想到了一个被吹胀的气球,一根细针可以刺爆全局。

  其实,这两年行走业内,这种债主们集体虎视眈眈却又集体按兵不动的局面,我已屡见不鲜。还常有银行分管人士在圈内游说:“只要不曝光,我们都有‘时间换空间’的机会,一曝光,银行肯定一哄而上一起动手,铁定坏账。”

  在这种张力下,孙姐几个月前已经来过一次澳门。那次她在微信朋友圈里放了不少显示自己逢赌必赢和“败家娘们”购物形象的照片,并且带了豪礼回家送圈内朋友,为的就是裱糊自己的身家,迷惑那些虎视眈眈的债主们。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我是欠你两千万元,但老张欠我四千万元,下月初就还了。”孙姐曾这样气定神闲地跟一讨债上门的朋友说。

  而刚刚电梯偶遇的朋友,是孙姐资金圈里的一个“碎嘴”。这对孙姐来说,是个“投放广告”的好标的。

  钱是用来生钱的

  演“土豪戏”之前的孙姐,一直到2013年,都是成功的。她多年的商场进退跟着货币政策大势步步为营,每个选择都踩在了节点上。

  和很多民间资金客不同,孙姐是正规军出身:名校科班毕业就进入了国有大银行,从小跟班一路干到支行副行长。随后踏着货币大投放和城商行跨省经营、招兵买马的节奏,孙姐跳槽去了一家小银行,在新东家明显灵活于大行的绩效薪酬和靠创利提“费用”的管理体系下,孙姐带在身上的存贷款关系户便是“摇钱树”。

  城商行跨省经营,头几年的规模比拼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这事尤为重要。不过,跨省而来的它们,实际却缺乏和本地企业合作了解的根基。双重压力之下,诸如“三材”贸易类企业这样的融资额度大、利息上浮多、还肯配合银行“以贷转存”等能快速提升业绩的业务,便成了法宝。孙姐的做法也不出其外。

  过,她终究看得清,一旦货币政策收紧,玩着“十锅九盖”的企业必将原形毕露,资金链告急。而这个时候,留在银行就要为自己的烂摊子收场,不如办个民间金融机构,还能靠银企的危难发财。

  更何况,干过两家银行、带出了一批手下的孙姐,有的是行业人脉关系。这些都是她经营担保公司的渠道资源。于是,在短暂的离行审查以后,孙姐自2012年进入民间金融行业。她的公司在当地多家银行都有一两间“合作支行”,她和支行长的关系也相当铁。

  从此,孙姐游走于银行、民资与企业之间,“钱生钱”似乎轻而易举。

  明面上,孙姐的公司有一块正儿八经的担保牌照,为一批贸易类企业的银行融资做担保,主要靠房产“二押”(余值抵押,银行一般不接受余值抵押)模式做风控,赚取3%~5%的担保费。

  但暗地里,高利贷才是好业务。孙姐的公司有相当比例的放贷业务,是给企业客户的银行续贷做“过桥”。而孙姐精准掌握着贷款银行(不少本就是担保公司的合作银行)是否对续贷进行批复的信息,因此不但风险小,收益还大。

  甚至,凭着和支行们的良好关系,她还可以左右贷款放下来的时间,让银行人士帮忙拖延,以便她能赚到更多天的利息。

  放息得有本金,孙姐的钱从哪里来?

  一是靠保证金“抽头”,这几乎是担保行业中公开的秘密。对一些获贷困难或是抵押物不足的企业客户,孙姐会留下对方融资的20%~30%作为所谓的“保证金”,其实,就是她雁过拔毛获得了一笔免费资金。

  二则是民间融资。这一路径下,孙姐的资金成本是月息2分,但放出的资金利息均高于月息3分。当然,这样负债成本较高,所以孙姐并不欢迎长期资金。

  第三,孙姐自己手头还掌握着若干贸易类壳公司,专门用来和担保客户们形成联互保模式在银行贷款(联互保+担保公司担保模式)。

  2012年,孙姐从不缺资金,“银行都追着我放贷。”现在回头想来,是环境造就了孙姐的“富裕”——银行还有额度、中小企业还有需求,但大家都怕了。

  孙姐所在的城市,自2012年初便开始了钢贸风险,此后蔓延到木材、水产等贸易企业,一众银行开始发风险提示,忙不迭地收贷,对新增贷款暗中实施多个行业禁入政策。而这些,可都是银行从前消化大量信贷额度的地方。

  另外,从我接触到的银行基层业务情况来看,当时旧有的放贷思路式微,曾经受宠的行业和一些诸如货押、联互保纯信用的贷款模式被证明高风险。然而,旧的破了新的却还没立。即便市场上一大批中小企业仍然缺钱,银行们却并没有创新出好的贷款模式来对接。

  除了一贯的抵押物依赖,利用孙姐这样的民营担保公司增信,也算是一种上级银行还能批得下来的模式。结构性失衡的局面下,支行长们需要孙姐。

  在孙姐办公室,我还曾遇到过银行人士,他们前来拜访就为求孙姐帮忙贷点款出去,因为行里信贷额度多出来,贷款放不出没业绩。

  巧姐难为无钱之商

  或许一路顺风顺水,让孙姐的金融嗅觉不再灵敏。她未料到,2012年银行们尚且认可甚至依赖的民营担保模式,一年多以后也上了内部风险预警名单。

  或许是和几名支行长的关系太铁,让孙姐掉以轻心。她未料到,从总行一路布置下来的信贷政策转变,会让她的计划不受控。
或许是2013年手头资金一多,头脑发热,孙姐开始了短贷长投的不归路……

  天若欲其亡,必先令其狂。比违约风险更狰狞致命的往往是流动资金断链。

  2013年,孙姐的担保公司接连投出三个项目,有收烂尾楼、也有买公司股权等上市,都是两三年里变不了现的项目。那时太多开放着的融资渠道让孙姐根本不愁资金,她天天愁的是到哪去找好项目,既能覆盖负债成本,还能赚大钱。

  很少有人会在不下雨的时候带雨伞,就像孙姐很难在资金过多的时候想到银行会收水。贪婪让人盲目,即便是像孙姐这样熟知金融理论的专业人士。

  终于,从2013年底开始,孙姐所在城市的大批担保公司,“代客还贷”的代偿率直线上升,民营担保公司逐渐上了银行的内部黑名单。

  孙姐开始到处吃饭应酬,与各家还对她留有授信的分管部门业务人士拉关系,以求得到银行继续支持,但这一切都收效甚微。
有的银行也算是“老关系”了,授信额度还给孙姐保留着。但这就是个“空架子”,单笔业务也要上贷审会,而贷审会已一般不再通过民营担保模式。孙姐如是告诉我。

  我在2014年下半年获取的一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孙姐所在的这一东部沿海城市,在72家持证融资性担保公司里,还能正常经营的只剩30家左右,即只剩四成公司还“活着”。

  没了钱,孙姐才意识到自己担任“中间人”的风险控制能力有多差。

  孙姐以为自己公司投了优质资产,能够加强银行对她的信心。但在银行看来,孙姐挪用了信贷资金,这反而让银行慌张。于是,某家给了孙姐大额授信的合作银行不但不放缓,还加速收贷。

  同时,孙姐的担保公司做了大量房产“二押”业务,这看似低风险的业务模式真到检验时漏洞百出。

  打个比方:假设贷款客户一套价值500万元的房产抵押给银行,已经贷出400万元。客户还需要100万元融资,就把100万元余值“二押”给孙姐。

  有钱时,这一担保融资模式很安全。但眼下,客户一旦出现坏账,必须先还清“一押”的银行欠款400万元。而“二押”的100万元本身就不靠谱。

  房产估价时,可能被高估,现在房产也许只值450万元了。即使没被高估,房产也有可能拍卖不出去。即使拍卖成功,拍卖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也许410~420万元就成交了。

  即使成交了,客户还要支付银行贷款的罚息,加上拍卖费用、律师费用等各项开支,这剩下的10多万元也可能耗尽。

  对银行,孙姐只能排在后面,对客户和其民间债主,孙姐发现自己竟也无力掌控。“更扯皮的情况是,客户的民间债主先来查封房产,或者客户转移了其他房产,称抵押的这套是他的‘唯一住房’,这样我们连主张追偿都很困难。”孙姐说。

  跑路的学问

  吃亏扮“土豪”的孙姐也不傻,不可能白耗着“公关成本”等死。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放出去收不回的资金能回笼,但这希望很是渺茫。

  或者孙姐能够妆扮好身家,去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但是她的“名片”身份所从事的民营担保行业已经被银行们基本抛弃,不来收贷已经谢天谢地。而嗅觉灵敏的民间资金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去往了资本市场,这两年民间资金运作盘子不断爆掉,也让不少金主长了记性,孙姐忽悠不到钱。

  在孙姐看来,出路只能靠第三条路,也是她正在谋划的一条路——用表面的乐观和打扮起来的身家,争取时间逃废债。

  “我花了5000美金买了一本非洲护照。”据孙姐自己说,市场上有这样的“服务”,而且完全不需要本人去非洲该国就能买到,更不必因此放弃中国国籍(中国公民不允许双重国籍)。孙姐信誓旦旦地说这护照是“真”的,可以用来进入非洲该国,只不过,护照上只有非洲该国的出境章,但没有中国的入境章,因此必须想办法托关系去搞一个入境章,否则未来凭该护照从中国出境会遇到阻碍。
当然,我本人并未见到过这本“神奇”的护照,无从判断是否真可以有这么个“5000美金”的救命招数。

  就算非洲护照不行,孙姐另有更“靠谱”的办法:花40万元搞定一个美国L1签证,这下“跑路”可以跑全家。

  孙姐介绍做法是这样的:一家在中国成立2年以上的公司,有个小几百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有个大几百万元人民币的年营业额,证明有需要、有能力在美国开分支机构,并且在当地租房办公、雇佣劳动力解决就业,就可以在美国拥有分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注册资金有至少5万美元的要求,注册资金是由申请人掌控的。以上这些步骤看似繁琐,但国内不少移民公司都已有协助办理的成熟经验。

  移民怎么移?孙姐说,只要让境内公司往分公司“派驻”高管,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市场总监,都可以相应获得“跨国公司高管”L1签证。虽然签证期限一般是首次申请获批一年,但只要“劳动关系”在,日后可以延期为两年或三年、最长可达七年。

  在孙姐看来,这种跑出国的办法好处在于:第一,她可以把手上最后捏着的流动资金,通过给赴美以后的自己发工资的形式,顺利搞到海外去;第二,这种签证允许带家属出国,老公能合法工作、小孩能上公立学校;第三,一定期限后她还可以申请绿卡。

  对曾经玩资金长袖善舞的孙姐来说,借个壳搞一个成立2年的贸易公司去美国开个分支,做做平进平出的所谓贸易并不难,或者直接将其控制的公司投资美国分公司也可行。

  比这些更好办的是,孙姐从移民中介那里获得的一条便捷路子:有已经搭好桥梁的公司,愿意全套收费40万元“渡”一个人。孙姐只需要把国内的劳动关系转入该公司,然后补交社保和税收,一段时间之后便可“成行”。

  眼下,孙姐正慢慢把手头的资产想尽办法悄悄变现,再把可腾挪的资金都暗地转去该公司。这些“预存”的钱,将是孙姐作为高管被派驻美国后的“工资”。
(来源:商界)
coupons for viagra 2016 free prescription cards coupons for viagra 2016
coupons for viagra 2016 free prescription cards coupons for viagra 2016
cialis cialis forum cialis tablete
cialis cialis prodaja cialis tablete
nolvadex forum read nolvadex achat
nolvadex forum open nolvadex achat
上一篇:比你牛的人多数比你努力,这个世界不欠任何人
下一篇:2015年核电将成新蓝海 给核电紧固件创商机